欢迎访问江南体育全站平台网站!
服务热线:0535-6530223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江口沉银:一个被证明的“藏宝传说”

来源:江南体育全站平台    发布时间:2023-06-24 12:04:09

  

  岁暮天寒,江水潺潺。散步于岷江之畔,眉山市彭山区文物维护研讨所所长吴地理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昂首望去,河彼岸高高的塔吊在滚动,工人们正忙着施工。两年后,这儿将是张献忠那些沉水瑰宝的“新家”——江口沉银博物馆。

  千年武阳,古镇江口。间隔成都约60公里的江口镇,自古以来都是进出成都的水路要冲,也是兵家必争之地。300多年前,张献忠与杨展之间的那场“江口激战”,让很多瑰宝沉入江底,留下了一段错综复杂的传说。

  近年来,跟着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挖掘,在岷江河道内的沙石中“熟睡”了几百年的金银财宝重见天日,向世人讲述着:江口沉银不是传说,而是一段实在的前史。

  大西国大顺三年(1646年),明朝参将杨展敏捷兴起,清朝派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刚刚树立两年的大西国内外交困。加之遭受严峻的粮荒,大西国皇帝张献忠不得不另谋出路、再图开展。

  当年7月,张献忠率部队带着剥削的巨额财富,顺江而下,撤离成都。数千战船,声势赫赫,连绵十几里。据记载,战船装不下很多的金银财宝,张献忠找来工匠制造木头夹槽,将银锭放入其间。再让木头夹槽随船漂流,打算在长江下游水流狭隘地段再打捞上来。

  当战船抵达彭山江口镇水域,遭到杨展部队的阻击,大西军损失惨重。关于这场战役,彭遵泗在《蜀碧·杨展传》中进行了记载:“展起兵逆之,战于彭山……贼舟尽焚,士卒溃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激战之中,大西军的船队堕入火海,巨额金银沉入江底,战士纷繁逃生。《蜀碧》记载,张献忠逃回成都后,令人切断锦江,在江底挖坑藏宝,“穿穴数仞实之。因尽杀凿工,下土石掩盖。然后决堤放流,使后来者不得发。名曰‘锢金’。”

  从那时起,江口沉银与锦江藏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与之相关的寻银诀更是议论纷繁。最为了解的有江口版的“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锦江版的则稍微不同:“石龙对石虎”变成了“石牛对石鼓”,这也被民间认作是张献忠藏宝的重要暗号。

  从10多年前连续发现银锭、金册、碎银,到近年来考古挖掘出篙杆头、船钉、三眼火铳等文物,足以证明江口沉银的实在存在。

  当沉银之说成为实际,寻银诀中的那句“石龙对石虎”又是否真的存在呢?走进江口镇寿泉村,在一个崖壁上,一条石龙躲藏于藤蔓之中。几米开外,一头石虎正张口吼怒。更为奇特的是,石虎南眺的方位与石龙置身之处,向西直线米,恰好是江口沉银处。

  不过在间隔石龙不远处的草木之间还掩映着一副石刻,刻有彭山县(现为眉山市彭山区,下同)编志局原局长徐原烈1944年的考证:石龙与石虎凿造于宋代,周围附有题词“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瑰宝兴,民族昭千古”。

  自“江口激战”以来,张献忠的瑰宝就吸引着人们前往探寻。据传有一张锦江藏宝图,为当年走运逃脱的石匠所画。这张藏宝图几经曲折,落到前清贡生杨白鹿手中。民国时期,为了寻觅张献忠的“藏银”,国民政府同意树立“锦江淘金公司”,依据藏宝图在锦江望江楼畔的河道内挖宝。终究仅挖出了几箩筐锈迹斑斑的大顺通宝铜钱。

  不过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寻银诀中的“石牛与石鼓”在这次挖宝中纷繁现身。现在,在望江楼公园邻近的锦江河滩上,一对石牛遥望着锦江,似乎在日夜看护着那传说中未曾出面的瑰宝。

  关于《蜀碧》中记载的锦江“锢金”,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张献忠为逃跑争取时刻而采用的障眼法。清人刘景伯在《蜀龟鉴》中写道:“急于捞金,而缓于追贼。”

  查阅发现,除了锦江版、江口版的寻银诀外,还有龙泉山版的“石公对石母,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成都买到简阳府”。为何会呈现不相同的寻银诀呢?作家蒋蓝在《黄虎张献忠》一书中这样解说:仍是“沉银”魅力太大,众口铄金,民间附会所造成的。

  吴伟业《绥寇纪略》、欧阳直《蜀警录》、王培荀《听雨楼漫笔》、王夫之《永历实录》……从清初开端,关于张献忠埋银藏宝的传说就不停于书,关于张献忠藏宝沉银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述。2017年,四川大学教授、四川风俗学会名誉会长江玉祥梳理出6处传说中张献忠藏宝的当地,除锦江、江口之外,还有岷江新津渡头江底、青神江底、峨眉山普贤峰顶等地。

  现在,江口沉银被证明,背面是否还存在“藏银”依然是一个谜。这也成为学术界争辩的一个重要论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讨院馆员李飞早在2016年撰文《张献忠“沉银埋宝”开端研讨》表明:“关于‘锦江埋宝’的前史文献虽纷繁复杂,可是其记载的事情大概相同。根据明末清初很多的文献记载,‘埋宝’一事不易被否定,需通过后期的发现验证。”

  巴蜀文明研讨专家袁庭栋一向对张献忠藏银持否定态度。前不久,袁庭栋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发布视频,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这一观念。

  在各种版别的寻银诀中,简直都有相同一句“金银万万五”。那么,张献忠到底有多少财富?查阅史料,语焉不详:《蜀难写实》中描绘“累亿万,载盈百艘”;《明史》记载“金宝亿万计”……

  关于张献忠巨额资产的来历,强取豪夺无疑是其敛财最重要的手法。史料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大西军霸占襄阳,杀死襄王朱翊铭,取得金银瑰宝很多;两年之后,袭取武昌,活捉楚王,“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张献忠攻破成都前夕,“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蜀王朱至澍投井自杀,张献忠垂手可得攫取了蜀王名下数以千万的白银。

  自古以来四川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关于蜀王的财富,记载颇丰。明朝文人陆釴在《病逸漫记》中说:“全国王府,惟蜀府最富。”抗倭名将谭纶则谈:“蜀府之富,甲于全国。”嘉靖年间,吏部尚书张瀚在《松窗梦语》中也表达出相同的观念:“富厚甲于诸王,以一省税银皆供蜀府,不输天储也。”

  成都其时还流传着张献忠斗宝的传说。他为了夸耀个人财富,将24间屋子装满奇珍异宝、金宝银锭,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张建斌撰文记载了这样的说法:“崇祯皇帝和张献忠比较,也只能算是‘小户’。”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挖掘以来,出水的明朝银锭在数量上超过了现在存世明代赋税银锭藏品的总和,这在必定程度上也阐明张献忠敛财之多。这些银锭的来历地则包含了其时河南、湖广、四川、江西、两广等多个省份。将产地相连,与张献忠的行军道路简直相同,一幅张献忠敛财的轨道图清晰可见。

  在出水的很多文物中,除了大批金银财宝,还有许多老群众日常物件。如耳环、簪子、手镯、戒指,乃至还有衣服上的金属扣子。其时张献忠不只掠夺官府,还很多搜刮民产,制止群众私藏金银:“藏一两者斩,十两剥皮。”一起还鼓舞揭发,若奴才揭发主人藏银,即可占有主人的妻妾和马匹,“所以豪奴悍婢,争讼其主焉”。

  除了强取豪夺,张献忠树立大西国后,还沿用了明朝征收白银钱银的财务税收准则,这天然也是他财富的另一个来历。从考古挖掘的大西朝银锭不难看出“张献忠纳税的实际”,如一枚银锭显现“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必定银匠右闵季”。值得一提的是,《国榷》中说到,1643年张献忠曾在长沙发布了一个“赋税三年免征”的檄文。不过从那一枚枚挖掘出水的大西朝银锭来看,“赋税三年免征”仅仅是一个笼络人心的标语算了。

  无论是明朝银锭,或是大西朝银锭,都足以阐明其时白银现已从贵金属演变为社会的主要钱银。而那些錾刻在白银之上名目繁多的税种显现,统一征银现已成为其时遍及实施的财务准则。

  当人们把目光放在张献忠沉入岷江的巨额瑰宝时,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其时张献忠逃离成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荒。有谁可以幻想,具有如此多财富的“八大王”,那时却现已买不到粮食了。任乃强在《张献忠屠蜀辨》中提出了一种观念,正是由于缺粮而导致了张献忠大举屠戮,“养不了就大开杀戒”。在不少学者看来,忽视农业生产则是大西国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年来,沉银是怎么“浮”出水面的?吴地理是江口沉银从“传说”走向“实际”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05年春天,彭山县建筑城市饮水工程,施工人员在岷江河山君滩河槽用挖掘机挖出了一截青杠圆木,木内散落出7枚银锭,其时被施工的乡民捡走。

  尽管银锭丢失,但吴地理与彭山县原文明局副局长方明抱回了那一截青杠圆木。经与史料记载比照,和张献忠“木槽夹银”说法相吻合。后来在文物、公安部分的尽力下,丢失的银锭被回收。当7枚银锭合在一起,刚好放入那一截青杠圆木之中。经判定,这些银锭为明代官银,属国家宝贵文物。

  当年11月,吴地理与方明联合撰文《江口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与张献忠江口沉银考》,提出张献忠沉银就在彭山江口镇。该文引起广泛注重,江口沉银也进入到群众视界之中。

  在吴地理的记忆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江口镇一些乡民挖河沙建房,偶然会听到有人捞到器物的风闻,但一向没有看到什物,直到这次饮水工程施工意外发现了银锭与青杠圆木。

  2007年,彭山县文物管理所(现为彭山区文物维护研讨所)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为要害,造访了很多乡民,并结合相关出水文物,开端把江口沉银区域作为要点维护地进行调查。2010年,“江口沉银遗址”被承认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区域内制止任何挖掘活动,文管部分也组织人员巡查看护。不过老群众捕鱼并未制止,这也让盗掘者有隙可乘。

  曩昔数十年间,在利益的唆使下,寻宝者络绎不停,有人在江口连续打捞出银锭等宝贵文物。2013年,有偷盗者打捞出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金册等重要文物,并打包卖出1360万元的天价。走运的是,在各级政府部分的注重下,公安机关于2016年追回了包含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在内的上千件文物,其间国家宝贵文物达100件。

  让沉银“浮”出水面,2015年12月25日是一个重要的时刻节点。这一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讨院组织了10余名国家考古、前史、文物专家,调查了“江口沉银遗址”现场,联名出具《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根本承认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并呼吁赶快进行抢救性挖掘。

  4个月后,国家文物局同意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挖掘。但是,这一次考古挖掘并非易事。江口沉银地处锦江和南河的交汇处,水流湍急。当年的沉船历经了数百年冲刷,而落水沉银则夹杂在河槽的沙石之中,情况复杂。作为这次考古挖掘的领队之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讨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先后两次到国家文物局陈述计划。通过很多专家科学论证,终究承认选用“围堰式挖掘”——通过把遗址围起来,然后抽干水,将河底考古变为陆地考古。

  作为四川第一次水下考古,没有任何经历可以学习,考古挖掘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让考古队员们感到欣喜的是,2017年1月13日,在前期建筑导流渠和排水沟时,发现了一段保存相对无缺的木鞘,与2005年发现的那一截青杠圆木简直相同。这再次证明江口的确有瑰宝,也给考古队员们增添了不少决心。

  好消息接二连三。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为期89天的第一阶段水下考古挖掘作业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这些文物成为承认“江口激战”最直接、最有力的依据。

  紧接着,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进行的二期考古挖掘,出水文物一万多件,初次挖掘出一件火器三眼铳,成为承认“战场性质”的重要佐证。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在第三期考古挖掘中,出水的“蜀世子宝”金印则是初次发现的明代王级金印。

  通过三期考古挖掘,5万余件“熟睡”在江底几百年的瑰宝“浮”出了水面。现在,部分文物现已在国家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地进行了展出。

  转眼间,岷江的枯水期又到了。12月22日,刘志岩在微博上写到:“他人一年的作业快要画句号了,我都是每年这个时分才刚刚开端。”

  2018年6月26日,“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效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西王赏功金币、金银册、银锭……一件件“熟睡”百年的文物被揭开奥秘面纱,人们久久停步、惊叹不已:“一向认为张献忠藏宝仅仅民间传说,没想到真的得到了证明!”

  前史或许便是这样赋有戏剧性。300多年前,那场让张献忠始料未及的江口之战,让巨额财富沉入岷江之中;300多年后,当这些瑰宝“浮”出水面、重见天日,成为印证那段奥秘前史的重要依据。正如蒋蓝所叹:“假如没有杨展和张献忠这样一场江口之战,这些文物瑰宝恐怕早已四散遍地,不复存在。”

  毫无疑问,为前史研讨供给宝贵的什物材料,是江口沉银遗址挖掘的重要意义。很多出水的文物既可以证明前史文献的正确记载,弥补文献记载的缺失,还能纠正文献记载中的讹谬。例如这次考古挖掘的很多银锭,就为很多专家学者研讨明代财务史,以及明代中后期的财务准则革新供给了什物支撑。本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讨员陈世松发布了最新研讨文章《江口出水赋税银锭与明末四川社会变迁》。

  2018年4月,当江口沉银遗址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刘志岩激动不已:“它从前史学和民族学的视点,处理了史学界争议多年的张献忠是否沉银的问题,也为张献忠屠蜀及尔后的湖广填四川供给了考古依据。”

  关于考古人而言,文物自身价值的巨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更为要害的在于文物背面所包含的前史信息、学术价值。就现在年考古挖掘出水的“蜀世子宝”金印,为何它会以破碎四块的状况存在?为何一枚耳环又粘连在其间一块金印上,显现出高温熔解过的痕迹……当这些问题被解开,前史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除了重要的前史文明价值,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挖掘自身也是一次立异与打破。首要选用的“围堰式挖掘”,是我国第一次新的独立的考古挖掘测验,在世界规模内也归于一次探究。这无疑为往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挖掘供给了作业范式和经历学习。其次是选用了很多高新技术——无人机加载航磁仪、地质雷达、电法勘探仪、磁法勘探仪,这更是为新的科学技术在考古范畴的广泛运用作出了演示。

  不只如此,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挖掘,还给彭山带来新的机会。采访中,眉山市彭山区社科联主席、江口沉银博物馆准备组成员钟华口气坚定地说:“江口沉银遗址必将成为与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鼎足之势的蜀中前史文明新地标,规划的江口沉银遗址片区也必定成为连接成绵乐黄金旅行线上重要的文明标识。”

  早在2016年10月,眉山市彭山区就举行了一场江口沉银遗址邻近项目引荐会,现场签约了不少项目。现在,恒大童世界、江口水镇、中日世界康养城、彭祖山景区、江口沉银博物馆等一大批重量级文旅项目聚集于此,蕴藏的微弱经济动能和无限生机生机正全面爆发。未来,这儿将成为集旅行、住宿、展陈、赛事、实景表演等为一体的高密度、高品质、高流量的5A级景区。

  十二月中旬,接近冬至,岁寒霜落。冒着阴阴细雨,眉山市彭山区政协委员郭平又一次来到了江口沉银遗址考古挖掘作业现场。“到现在为止,三期考古挖掘作业都很顺畅,江口沉银博物馆估计三年后将建成向大众敞开。只需沉银遗址维护与开发作业可以顺畅进行,咱们为此支付的尽力都是值得的。”

  自江口沉银遗址正式承认以来,彭山区政协一向非常注重江口沉银遗址的维护与开发作业,广阔区政协委员也纷繁提交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为遗址的维护与开发奉献才智和力气。

  2016年10月,彭山区政协民族宗教文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委员环绕江口沉银遗址维护与开发作业进行调研。调研发现,遗址受损情况严峻,文物盗掘和丢失情况严峻,遗址维护和开发作业局势非常严峻。为此,调研组提交陈述,主张对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和开发性维护,健全完善文物维护机制,加大冲击盗掘、非法经营和私运沉银遗址文物的力度,对遗址已有的文物赶快进行收拾、研讨,分类造册,一起加强对文物维护的宣传教育力度,遍及文物维护常识。

  陈述提交后,相关主张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采用,江口沉银遗址周边约100万平方米被划定为维护规模,现场设置警示牌进行戒备,文管部分延聘专职文物维护员对遗址进行巡查维护……江口沉银遗址现场的维护力度得到明显加强。

  除了对江口沉银遗址维护的注重,彭山区政协关于江口沉银博物馆建造也非常注重,区政协委员们纷繁为博物馆建造建言献策。

  “主张江口沉银博物馆选址定为江口镇,促进天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度交融”“现在已发动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应当规划建造为前史文明体会与遍及的大众渠道,成为与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鼎足之势的龙头景区”“主张将江口沉银博物馆规划建造归入该片区整体旅行规划,打造独聚特征的精品文物旅行线路”……委员们的不少主张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必定,并被相关单位部分采用。

  “下一步,彭山区政协将持续注重江口沉银遗址维护与博物馆建造作业,活跃合作区委、区政府做好相关作业,为彭山的文旅建造献策出力。”区政协主席杨红表明。

  主办: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承办:四川政协报社 技术支持:四川省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