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体育全站平台网站!
服务热线:0535-6530223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武冈受伤的红七军伤员在广西灌阳写下极为宝贵的溶洞标语

来源:江南体育全站平台    发布时间:2023-06-05 17:22:24

  

  内容提要: 红七军为处理部队物资问题,曾攻击湘西武冈县城,伤亡500余人。后在广西全州县城举行前委会议,决议到湘粤赣边境活动并设法会集中心赤军。北上时,有部分伤员荫蔽在广西灌阳的垛子岩里,写下了6条标语。这些标语宣扬了党的主旨和任务,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本身的征战进程和故事,表达和表现了赤军将士革新达观主义精力、坚强的毅力、执着的崇奉和远大的抱负,记载和见证了人民戎行与大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革新前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武崗受傷灌陽來住巖鼕暖魚藥湯往日消除颳民黨 紅七軍”---这是1931年红七军北苏区时,武冈受伤的赤军兵士荫蔽在广西灌阳县文市镇大湾村委会老屋弄屯的垛子岩里所写的、极为宝贵的六条文物标语之一。

  前史背景 1930年11月9日,在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委、总指挥李明瑞和军长张云逸带领下,红七军主力7000余人脱离广西右江革新依据地,被逼履行中心李立三“左”倾冒险方案,去攻击柳州、桂林、广州等中心城市。势单力薄的红七军不只没有打下一座城市,反而连续遭受失利,部队预定超越三分之一。12月25日,为处理部队物资问题,进入湖南湘西的红七军攻击武冈县城,经四天激战,未能完成作战意图,部队伤亡500余人,第五十五团团长何子礽(何莽)献身。侦知桂北敌人力气空无,红七军决议回来广西休整和弥补物资。1931年1月2日,红七军经大西(石)江占据全州县城,并在关岳庙举行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会议,决议抛弃攻击中心乡镇的“左”倾冒险方案,到湘粤赣边境活动并设法会集中心赤军。5日清晨,红七军从县城东门外湘江上架起的浮桥过江,向东进发。当日抵达灌阴文市的王道、陈家坪、老屋弄、勒塘一带露营。6日经桂岩、集全、北流过湘桂接壤的永安关进入湖南道县,后成功抵达中心革新依据地,编入中心赤军序列。红七军出现出了党、戎行和国家的首要领导人之一,以及张云逸大将及李天佑、大将等一批闻名开国将领。

  垛子岩 坐落广西灌阳县文市镇大湾村老屋弄屯西南方向的雷公山上。雷公山因山上约20米处的小岩内建有雷公菩萨而得名。前史上,垛子岩是当地大众逃避土匪和战乱的抱负场所。溶洞口右侧的岩石上开凿有舂米的设备。垛子岩分两层,基层是地下暗河,雨水在此集合,在洞底部构成一个小水潭,穿过洞前一段20多米长的地底流出地上构成小溪,在下流200多米处的风筝岩转入地下成为暗河,到约1公里外的大湾村后又流出地表,至此开端名叫安唐水,再汇入灌江。洞前溪流与洞口有10来米落差。地下暗河上层才是垛子岩。洞口是大青石块,若要进洞需先下到数米深的洞底水潭边缘,用木梯架在右边4米来高的原生石上面,才干爬上去进到溶洞中。岩石上用石块垒砌了石墙,只在右侧靠石壁处留有一条宽约70厘米、高缺乏2米的门。垛子岩进口朝东,洞口最宽处缺乏2米、高约5米,洞内宽3~8米、高5~15米,进深80米左右,西面还有一处外高内低、更狭隘隐秘的进出口。洞内乌黑,需冰炭不洽照明东西。

  红七军标语 入洞左边超越10米处,有一溜笔直高出地上1米多的岩石,上面能够明晰地看到用毛笔书写的黑色的笔迹。几乎在同一高度可连续看到4处文字。虽然因时刻长远,预订的尘土让字体已蒙上一层黄色浅土,但黑色的字体仍然非常明晰。再探照石壁和洞顶,只见再往后直线米高的石壁上有更明晰的两处笔迹,其间接近洞口这处雁形横写,表里一处竖写。

  这六处文字皆为繁体字,均有“紅七軍”的落款,除落款的“紅七軍”三个字稍小外,其他文字大小均在13~18厘米之间。

  标语的发现及专家考证 广西桂北的灌阳,近年来,跟着赤色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全民的赤色文明认识及文物保护认识增强。2017年7月的时分,文市镇大湾村委会老屋㟖屯乡民唐建将本村溶洞有赤军标语的工作反映给文市镇政府干部文衍彩,并供给了相关相片。文衍彩经过相片发现有“红七军”三个字,当即向从事赤军前史研究达二十年之久的县史志办原主任文东柏作了反映。12月8日,文东柏来到现场,在乡民唐建的引路下,冰炭不洽乡民供给的木梯,进入垛子岩检查,发现了岩壁上顺次所写的赤军标语,随后以《文市老屋弄垛子岩发现有红七军标语》为题,向单位提交了调研陈述。

  灌阳县史志办领导在听取文东柏的情况反映后,于12月12日,组成县调查组到现场检查了溶洞里的赤军标语,一起还造访了标语所在地的知情人唐月发、唐建等乡民。当日下午,灌阳县史志办主任史秋莹打电话到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作了专题报告,并提请市里相关部分作进一步考证确定。 12月19日,由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邓学艺带队,会同桂林市文物保护与研究院院长周有光,一早赶到文市镇,会集灌阳县副县长蒋红斌带领的灌阳县史志办和文物所等单位人员,进到溶洞进行现场考证。

  图4:2017年12月19日,市县党史、文物工作者在文市镇大湾村委老屋弄垛子岩考证红七军标语。左边前排右1为邓学艺、中为周有光;右面为本文作者。

  调查完标语岩现场,邓学艺、周有光带领党史和文物部分工作人员采访记录了唐建介绍发现红七军标语的经过。唐建是老屋弄人,38岁,后来到文市镇的镇上开店经商。2017年2月13日(阴历正月十七日),是其父亲唐月发的81岁生日,依据镇人民政府干部文衍彩供给的信息,他顾不上为老父筹办寿宴,单独带上东西去老屋弄近邻的大湾村两个溶洞里寻觅赤军标语一整天未果。黄昏回到家,在其父的追问下,他讲了找赤军标语之事。父亲告知他:俺们村的垛子岩曾经躲过赤军,你去那表里找吧。要是那表里没有标语,其它哪个洞你都不要找了。一周后,唐建进入垛子岩,发现了六处笔迹,他只从较为明晰的石壁右侧那条竖写标语的下部认出一个“七”字,其时就用手机拍了相片。后来向村干部作了反映。之后,在7月份的时分又将此事反映给文衍彩,文衍彩从相片看出“紅七軍”三个字,向文东柏作了反映。

  唐月发回想:八九岁的时分,听叔叔和村里长辈讲赤军从木佬(现王道村)过来,从村里经过。有二三十个受伤的赤军由乡民领路,躲进垛子岩养伤,住了大约两个月。巨望乡会湘村人姜七四是乡警,他母亲是老屋弄人。姜七四回外婆家发现了岩里躲有赤军,就带着巨望乡和昭文乡的乡警来搜捕,抓住了三个受伤的赤军,用枪打身后扔进邻近的风筝岩里。第二天,有个女赤军回来找,在垛子岩后岩出口(昭仪方向)哭了一天一夜。村里人看到不幸,就给她送饭送茶。她由于找不到部队的人心里难过,不吃不喝,后来话也讲不出,成果就死了。唐绍善带村里人把她葬在长地边(地名)。

  唐来顺(男,1947年2月出世)叙说:年轻时听白叟谈起当年赤军从老屋弄古道经过,赤军在垛子岩躲过,在垛子岩邻近的风筝岩丢有的赤军。唐寿发在家里专门做好饭菜,请6个赤军到他家吃过饭。

  唐朝仁(男,1937年2月出世,后入赘到大湾)介绍:听老辈讲“红脑壳”(指赤军)是从王道过来的,其时躲在垛子岩里,后来有几个了丢在邻近的风筝岩。刚解放不久十二三岁时,与杨劲光(原灌阳县体委主任,已故)及同村的唐运三(已故)、唐满发(已故)一起到垛子岩打“猿老鼠”(蝙蝠),看到岩里有黑色的字,由于我不识字不晓得写的什么,之后几十年就从未进去过。在十四五岁的时分,跟大人去风筝岩下面垂钓的时分,还看到过水里有一个人脑壳盖(赤军遗骸),大人讲是被杀死的“红脑壳”。

  三位白叟在红七军经过期虽都没有出世,但他们的回想叙说都指向了同一个现实,即赤军经过了老屋弄,赤军在垛子岩住过,有赤军被杀戮。

  专家结论及标语价值 参加调查垛子岩标语的市、县党史和文物工作者经过对现场环境和字体特征、文字内容的时代特征等剖析考证,结合党史事情及其记载,参阅老屋弄乡民的回想介绍,归纳各种信息后共同确定:垛子岩标语为1931年1月上旬红七军途经灌阳时,留住在溶洞疗伤的红七军伤员所书写。

  垛子岩红七军标语岩是迄今为止在广西桂北发现的仅有的红七军标语(文物)。这些标语宣扬了党的主旨和任务,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本身的征战进程和故事,表达和表现了赤军将士革新达观主义精力、坚强的毅力、执着的崇奉和远大的抱负,记载和见证了人民戎行与大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的革新前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是进行“不忘初心、紧记任务”抱负崇奉教育的最生动的活教材。

  图5:2018年4月1日,赤军子孙到现场调研。张云逸将军的儿子张光东少将(前3)及韩伟将军的儿子韩京京(右2)在垛子岩现场。

  图6:2018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组成调研组到现场调研。

  文东柏,男,广西桂林灌阳县人。 桂林市党史专家,四级调研员。曾任灌阳团县委副书记、文明办副主任、宣扬部副部长、文明局党组书记、工商联常务副主席、旅行局长、史志办主任等职务。现任中国国际陈述文学研究会·宏扬长征精力委员会副主任,桂林理工大学湘江战争前史与赤色资源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行学院、桂林师专特聘客座研究员,桂林市赤色旅行协会副秘书长。

  《灌阳二轮县志》主编之一,《赤军在灌阳故事集》、《赤色灌阳》主编,自治区宣扬部安排编写的《崇奉的力气》(湘江战争故事集)履行主编之一。

  先后给副主席、中宣部部长黄坤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现场报告解说。曾在《报》、《新阅览》等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给中心电视台、新华社等很多新闻媒体作现场介绍。近年来,现场解说达上千场次。

  先后被国报会、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造新长征组委会颁发长征精力“廿强研究员”和“全国文明长征标兵”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