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南体育全站平台网站!
服务热线:0535-6530223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小小村史馆 守住文明留住乡愁

来源:江南体育全站平台    发布时间:2023-07-25 10:48:05

  

  村史馆无疑是传承前史文明、承载浓浓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是乡村思想道德文明建造的新高地。近年来,南宁市掀起了建造村史馆的热潮。在邕宁区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一幢于上个世纪60年代建造的红砖青瓦知青楼通过补葺后从头勃发光荣,坛里坡的村史馆就设在这儿。

  一件件老物件承载着乡民们的团体回想。图为坛里坡村史馆一角。 (覃捷 摄)

  “留住乡愁在必定意义上便是守住文明,守住精神家园。”红星村副支书阮大鹏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开展中,要注意保存村庄原始面貌,特别是要维护和展示一些既有前史又有本村特征文明底蕴的物件,村史馆便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建造的。”

  2016年,坛里坡开端准备建造村史馆,乡民们纷繁自发捐赠出家里的老物件,积极为村史馆的建造奉献一份力气。村史馆内每一件物什,都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坛里故事”,成为坛里坡前史的缩影。

  村史馆里有一件老物件特别引人注意,那是制造生榨米粉的木质东西,尽管现已非常老旧,乃至边际上还有许多破损的当地,但还能够持续运用,这是55岁的乡民阮大豪捐赠的。生榨米粉是邕宁特有的美食,一直以来遭到邕宁人的喜爱,这个老物件除了独具地域颜色,还有一个温暖的亲情故事。阮大豪说:“这是我曾祖父用木头制造的,由于是手艺做的,所以出来的粉粗细不均,但却是我小时分最喜爱的东西。小时分家里穷,只要很少部分吃不完的陈米才干拿来做成米浆,用来榨粉。我特别爱吃榨粉,在每年稻谷收成的时分,我的奶奶都会悄悄留下一些米,比及家里没人的时分就做成榨粉给我吃,那个滋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后来,跟着年代的开展,想吃榨粉现已不需要自己制造了,那个榨粉的东西也就没有人再运用过。但每次看到这个东西,阮大豪都会想起他的奶奶,思念那份亲情的温暖。

  一扇老旧的雕花木窗、一架旧式织布机、一个老旧簸箕、一口老酸菜坛子……这些老物件,把坛里坡的前史和传承进行整理、概括、提高、展示,成了坛里坡乡民的团体回想。

  现在,在空闲时刻,乡民喜爱到村史馆走一走、看一看,在他们的眼中,这儿是抚今追昔凝气聚魂的空间,老一辈乡民在这儿回忆尘封的前史往事,年青一代的乡民从中了解祖先的劳动与发明,增强文明自傲。

  外出务工多年的阮大回第一次走进村史馆就停步良久。“这个挑稻谷的扁担和竹编的虾笼,都是咱们小时分用过、玩过的,真的非常思念。”阮大回说。

  关于坛里坡来说,好山好水的美丽生态是乡愁,独具地域特征的美食是乡愁,传统的农耕文明、风土人情是乡愁,村史馆的建造也是乡愁。精心留住它们,便是守住了坛里坡的乡愁。